首页 · 在线师说

在线教学更考验教师“内功”

来源:《上海教育》杂志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调整,在线教学从最初的忙乱步入了稳定期。我认为,在线教学的探索,对于一线教师带来的直接挑战是各类在线平台和硬件配置的学习,当然这不仅仅是工具学习问题,真正做好在线教学考验的是“内功”,不仅要用“好工具”,更要体现“真本领”。

关注“线上课程”背后的“课程逻辑”

对于学校而言,线上课程的定位已从原来作为正式课程的补充(如慕课等),直接成为学校正式课程的主要呈现方式,我们需要回到课程的逻辑起点去审视线上课程,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等。如果仅仅将录制好的课程内容单向传递给学生或者通过直播的形式为学生解答疑问,不能称之为完整的“课程”,而应有良好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完成对学习资料的再加工,从而获得发展。

既能够上好线下课程,又能够以同样的水平上好线上课程,这才是对教师“内功”的巨大考验。无论是“直播+录播”的形式,还是直播的形式,教学过程中落实每项教学常规,充分利用在线平台上的功能模块,安排教学视频、线上互动、线下作业以及课后拓展,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关注“人机交互”背后的“人人交互”

沟通和互动是目前在线教学中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线下教学始终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原因。线上互动是现实互动的延伸和另一种表达形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线上教学表面上看来是“人机互动”,但其背后隐藏的却是真实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要让这种互动从被动的冷冰冰的信息发送与接收转变为师生主动参与建构的过程,需要一种引发互动的内在动力,让每位学生都产生参与感,避免教师唱独角戏。以直播课程为例,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线上网络平台的屏幕分享功能,让学生对所做的调查研究做了线上分享;利用分区讨论功能进行结对或小组讨论;利用白板功能让不同同学采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同时答题,加快效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互动中,始终保持一种“期待感”和“关注感”,提升了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学习的内在动力。

相比直播,录播的互动具有滞后性,教师往往需要在视频播出之后才能收到学生的互动反馈,因此更需要教师营造出足够的“沉浸感”。以我的数学竞赛小班“多项式”专题课程的录制为例,授课场景选择了录播教室,保证声音和画面效果的同时,更为接近学生熟悉的教室讲台。在课程录制过程中,教研组教师坐在教室现场听课并与授课教师始终保持眼神、动作的交流和互动。授课教师也常常以设置问题、停顿留白等形式给学生带来尽量真实的课堂体验感。

关注“技术手段”背后的“育人本质”

在线教育平台只是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了一种环境,却不是教育本身。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教育的育人功能,才是线上教学最需要关注的,也是对教师内功的考验。技术越先进并不代表教学效果就越好,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要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在线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选择相应的软硬件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

线上教学的探索给教师带来了一次迅速提升信息素养的宝贵经历,也是教学“内功”的线上体现。当学生回归课堂的时候,相信每位站在讲台上的教师都对线上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有了这个内部推动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的形式也将逐步成为未来学校教学的新常态。

(2020年4月B刊

版权所有: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中文联盟

技术支持: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