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中文梦”,在中国感受多元文化
来源: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我叫柯澜贝(Bibi Kiran),来自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人看来,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好朋友,中国人民亲切地称呼我们为“巴铁”,意味着我们之间的友谊像铁一样坚实。来到中国后,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人的友好和热情。我和中国的故事,要从六年前说起。
19岁那年,我如愿以偿地进入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学习中文。在认真准备了一年之后,我获得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来到了中国。来这里以后,我才发现中国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知名的国际大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年轻人朝气蓬勃,老年人安享晚年,与孙子孙女其乐融融。看到这样的北京、这样的中国,我真心感受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心里萌生出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学好中文,学好中国文化,为巴基斯坦与中国的交流、发展做出贡献。
在北京语言大学感受多元文化
很快,我住进北京语言大学宿舍,每天和同寝室的同学们一起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有时间还一起出去玩儿。后来,我有幸当了班长,管理班里的各种事务。有意思的是,班里的同学们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尽管当时我和同学们的中文发音都不太标准,句子也断断续续,但我们相互之间交流时居然也能猜出十之八九,明白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
北语是一所以语言教学为主,涵盖文学、经济学和商法学的高校,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专业知识,还能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惊喜不断。我想,这也与大家都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饮食习惯有关。每认识一个新的朋友,我都能发现一个新的世界、一种新的文化。比如,巴西的朋友教我跳桑巴,中国的朋友教我怎么使用支付宝,苏丹的朋友给我讲神秘的金字塔群。当然了,在北语快速了解各国文化的最佳时机应当是每年学校举办的世界文化节,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建立自己的展台,展示各自特有的文化、服装、舞蹈,还有可口的美食!
为中巴交流、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北语,除了平日校园里的教学和活动,我们还有很多校外活动。譬如,老师带我们去老舍茶馆学习茶艺,去内蒙了解马背上的民族,去贵州欣赏苗寨的古朴与精致。这些都存放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使我成长。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六年就这样过去了,现在我在北语继续攻读研究生。
2018年9月,我在中国度过第五个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中秋节又名团圆节、月夕,在这一天,大家都会与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相聚,一起品尝月饼,欣赏明月。
然而,中秋节只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我曾经查阅书籍,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其文化包含诸子百家思想、琴棋书画、传统文学、四大发明、传统节日、八大菜系……
中华文化的内涵之广令我惊喜又佩服,也让我坚定了要学好中文的决心。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中文、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巴交流使者,为中巴人文交流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作者简介:柯澜贝(Bibi Kiran),巴基斯坦人,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2017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一带一路:我的梦·中国梦”大型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得三等奖。2018年,在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目前在北语继续攻读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