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故事

王珏:来途历历在目 前路生生不息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我第一次踏进东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也就是今天的汉学院的大楼,还是在2009年研究生面试的时候。那时的我对“对外汉语”的概念还是懵懵懂懂,只知道是要教外国人学中文,当时我在想“我一个中国人,教中文有什么难的?”然而,当我第一次踏入教室,课上学生向我提问“不”和“没”这两个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词语之间的区别时,那一刻,我领悟到“对外汉语”这个专业的必要性。我原以为很像的两个词,居然有这么多区别;原来课上有这么多高效、巧妙的教学方法;原来不同国家的学生偏误是不一样的……这让我意识到,我从钻研中文到教授中文,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输入。

2012年我被选拔为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赴西班牙任教。初入课堂的我带着懵懂和憧憬,看着讲台下跟我年纪相仿或者比我年纪大很多的学生,我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把中文知识和中国文化分享给他们。慢慢的,我面对学生时从局促变得自然,从不知所措变得游刃有余。看着学生们从最初的零基础到能够简单地对话,从不了解中国到喜欢中国,我更加坚定了要继续从事这份工作的决心,明确了此份事业的使命与意义。

2013年,我如愿成为了一名专职教师,在吉林大学工作的日子里,我不仅给留学生上课,还接触到了志愿者选拔、培训,来华团组,“新汉学计划”项目等多项工作。在志愿者培训期间,我作为小班主任每次都会倾囊相授,和学员分享我的经历、经验甚至教训。一批一批的学员就像以前的我,怀揣梦想、背负责任奔赴世界各地。目送远行的他们,我体味到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薪火相传的热诚。

随着工作的增加、阅历的增长,我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对教学产生了一些困惑,我渴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实践能力以及个人素质,于是选择继续深造,回到东北师范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读书的过程是痛苦的,边工作边读书更是艰辛,然而一场场内容丰富的讲座、一次次workshop的头脑风暴,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有了理论的指导,我反思了以往教学中的不足,总结了经验,为今后的工作积蓄了力量、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将国际中文教育定为自己毕生求索的事业。

经历了“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我也从一个零起点学生变成了有十多年教龄的学生,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里为梦想奋斗拼搏,我感谢这个行业带给我的一切。如今一切又从从新开始,我将不忘初心,怀揣梦想,继续前行。

版权所有: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中文联盟

技术支持: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