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榕:一位青藏高原女孩的汉教九年
来源:暨南大学
对于我这个来自青藏高原的女孩来说,离开雪域、走向城市、走出国门,把自己所学贡献给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我觉得自己无比幸运。
2013年9月,我和其他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同学一样,第一次了解到母校“暨南”的出处:“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尚书·禹贡》)。就是从那一刻起,“暨南”二字便成了我梦想小船的帆、制定人生方向的桨、努力前行的灯塔;也是“暨南”二字,让我从心里珍惜我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时光、让我充满勇气以我所学去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也让我永葆初心与渴望了解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人们双向奔赴……
好像人生就是这样,绝非抬脚就能到达梦想的彼岸,而是需要付出似乎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向梦想靠近那么一小步。要问我是什么时候撒下了梦想的种子,我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初中看“汉语桥”节目,那时候我告诉过自己,一定、一定要成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纽带之一。但当我走进大学,走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堂里,我才发现要想实现曾经许下的愿望是多么不容易。
大一入学我就规划过:大学四年一定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抓住所有跨文化相关的讲座、活动、项目,努力学好英语和另外一门外语,积极参加学生会活动,尽己所能抓住所有可以从教锻炼的机会。虽然过去这么多年,我依旧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记得在大四,当身边所有同学都在努力投简历、找工作的时候,我还在坚持我的那份坚持。
幸运的是,我离我的梦想近了一步。2017年1月,我顺利通过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选拔面试,飞向喜马拉雅山南麓,在那个传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尼泊尔,真正开启了我的中文教学之路。在那里,我丝毫没有“文化休克”,倒是比同行的其他人更快地融入了当地的工作和生活。有时候也会想家,但是眺望远处的雪山,我就会想起自己就是从喜马拉雅山北麓而来,我是带着梦想来的,带着自己对初衷的热情来的。
在尼泊尔,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小节日的喜庆热闹、迤逦奇特的自然风光、虔诚平静的简单生活给予我无限美好,但空气和水污染的确影响到了我正常的生活和出行,可我还是被尼泊尔的一张张笑脸治愈着,他们是我的学生、我的领导同事、我同行的伙伴们、志愿者之家的老师们……是他们,让我觉得尼泊尔之行值得。
尼泊尔任期顺利结束后,我再次通过选拔面试,踏上了飞往乌克兰的旅途。在乌克兰,我才发现本科学习的几乎所有跨文化相关案例都能一一“上演”,原来书本上的知识,只有真正在实践中时,才有其自我变通和调整的可能性。在那里教学,我才发现原来中介语真的不是想用就能用的,因为学生们并不太会说英语;在那里生活,我才发现学生们对中国的印象基本停留在大熊猫;在那里,我才知道乡愁真的会在五个小时的时差里一次次向我袭来。但是也就是在那里,我收获了更多的教学知识、更精妙的跨文化技巧、更丰富的俄语语言表达能力。
2019年8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我回国了。本要转岗至俄罗斯继续我的教学工作,却因新冠肺炎疫情无奈被按下了暂停键……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里,我才发现,我早已离不开国际中文教学事业了。我终于抛开一切束缚,申请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继续学习。在南洋理工大学求学的日子,我有幸选到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李显龙的中文老师吴英成教授的课,也见到了很多德高望重的老师和优秀努力的同侪,我也是在那里真正明白了何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前方的路看似一眼望不到头,但我还是相信,就像高原的雪山总是闪着耀眼的光,我心中的梦想也值得自己一次次点燃再去照亮更多需要这抹光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