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松:如何以三重身份完成汉教工作
来源:山东大学
我毕业于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09年以志愿者的身份赴任泰国,在泰国大学和中学都做过中文老师,目前在泰国的一所中文教育机构担任中方负责人。从事中文海外教学已13年,我认为海外工作的“汉教人”具有三重身份,跨文化交际者、新手教师和中国文化使者。
跨文化交际者:真诚、微笑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认为很重要的第一是真诚,第二是微笑。
泰国是一个天气闷热、雨水连绵的国家,是一个“水里有鱼,田里有稻”的富饶之地,也是一个信仰虔诚的佛国。泰国的文化习俗和中国有很大的差异。不过话说回来,任何国家和国家之间都是有文化差异的。
在写作硕士论文《汉语教师志愿者入职阶段适应研究》期间,我曾读了不少跨文化的资料。结合自身异域生活经验,我感觉所谓的“跨文化”是跨不过去的。橘生淮南淮北,本性难移,一个人认知思维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即使全部理解了对方的文化,也并不意味能全部认同、完全融入。
那作为外来人与当地人交际的有效策略是什么?我个人认为,第一就是真诚。在交往中,剥离内容和形式,对方是否接纳你,其实感性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即便是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之间,也是如此。你是否在真诚地交流,是否想要真诚地做朋友?真诚能有效消除心理障碍,拉近彼此距离。
真诚是内在,微笑则是外显。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泰国人学习,泰国被称为“微笑之国”,泰式微笑展示出他们真诚友善的姿态,能够感染别人的情绪,大大拉近不同文化领域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新手教师:摒弃“过客心态”
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优秀的例子数不胜数,但是也有些不成功的案例。其中 “过客心态”是导致志愿者工作不认真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多多少少觉得自己注定是过客,干多干少都一样,怎样干都无所谓。曾有一位志愿者老师觉得生活不顺心、学生们没那么让他顺意,每次上课,往黑板上写几个字,就让学生去抄写。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能感觉到老师对教学是否用心,对学生是否关爱。
我们大部分志愿者老师在出国前还是学生,做志愿者老师是人生第一份工作,面临着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还要适应异域文化下的课堂。除了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其实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技不如人。我们应该以谦逊尊重的心态和当地老师交流、请教;以设身处地的思维去教学,获得学生的接纳,同时尽可能平衡好自己的教学和生活。
新手教师业务素质不过关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把握住在异国开展教学的难得机会,不负韶华,提升自我,这才是聪明之举。“过客心态”是小聪明,最终害人误己,耽误了工作,同时自己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发展。
中国文化使者:求同存异,展示可爱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我们国际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与担当。
在中文和文化教学中,我们都会呈现中国的多元风貌,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彩,民俗的丰富,中国人的英姿勃发、勤劳勇敢。但我们内心应该明晰出发点是为了什么?应该是为了展示可爱的中国。一个好的文化一定是可以让人们情感上喜欢上的、爱上的,而不是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同的声音。这一点上,我们要一方面展示“求同存异”的君子之风。另一方面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其实,最生动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无数个幸福个体、幸福家庭的缩影才组成一个美丽、可爱、可敬的中国。这是我们中国发展路径成功最有说服力的故事。因此,“讲述中国故事” 时,我们不要忽略了形象生动的身边事儿。结合自己的故事,我们不难“讲好中国故事”。
在泰国中文教育十三年,我认为这三重身份可以帮助我们胜任并圆满完成国际中文教育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