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眼中的中国

斯明诚:为中西融通搭建舞台

信息来源: 中国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航道

斯明诚.jpg

戏剧教育专家David Symington,中文名叫“斯明诚”,来自英国伦敦,已经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在中国的长期生活经历,让他对中国文化耳濡目染,产生了独特而深刻的理解。

从水墨画缘起的文化情结

20年前,斯明诚一头扎进方块字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他从未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以26个字母,搭建起两个半球、两种文化之间交流互通的桥梁。斑斓的光影里,他心仪的那些古人、曾经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仿佛都在向他遥遥点头、微笑,他们是:鉴真、利玛窦、郎世宁。

斯明诚与中国的缘分,似乎在他小时候就注定了。“我记得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我有一本儿童故事书,其中有一个中国故事,我被里面的中国水墨画插图深深吸引。”这个故事名字叫"the Legend of the Blue Willow",写于19世纪的英国。故事中,与西方绘画风格截然不同的插图,引起了他的注意。后来,斯明诚知道了,这种洋溢着东方古典之美的画作,叫作“ink wash painting——水墨画”。

山、水、云、雾,当然,还有一种超然的“仙气”,都透过这淡雅画面和留白,表达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给观者颇多想象空间。水墨给予了他一种全新的神秘体验,这是动画片或其他形式的画作难以比拟的。于是,小斯明诚又打开了一扇新的审美大门,对中国的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斯明诚来到中国,发现中国有更多地方让他“上头”:美食、茗茶等等。他发觉,中国人个个都是懂得生活的艺术家。而这种深入生活的艺术气质,正是与中国的美学理念和生活态度密切相关的。

搭建融汇中西的舞台

得益于戏剧的长期熏陶,斯明诚对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牛津和复旦的几年里,他系统研究了古希腊、古罗马、古中国的文明脉络,并最终驱使他买下了飞往中国的机票。

如今,这位“英国人的儿子”,已经成了“中国人的女婿”。在中国长达16年的“沉浸式体验”,让斯明诚对于中国和西方的文化,都有了同等的认同感。

然而,双方的彼此了解仍存在一定的空白。斯明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用自己钟爱的戏剧艺术,来填平中西沟通当中的沟壑。

2021年,他把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中国故事搬上舞台,创作出了《用英语演中国故事》。2022年,他再接再厉,把举世闻名的西方童话故事写成了剧本,呈现给中国青少年。

为满足各国中文学习者了解多彩中国文化的需要,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打造的“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系列文化丛书中的《戏剧里的中国》共收录18个经典中国故事,既有《十二属相比赛》《年怪兽》这类古代传说,也有《王昭君》《苏武牧羊》的历史典故,还有《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等中国文学名著的经典片段。

作为“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系列丛书《戏剧里的中国故事》主编,斯明诚表示,中国传统故事里的文化内容非常深厚,它被注入了中国文化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这本书采用中英双语剧本,贴近学习者实际需求和表达习惯,同时通过配套视频等数字化手段为学习者提供戏剧排演参考,把传统文化用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帮助让外国朋友更好地了解这些中国人最珍视的、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精神财富,而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则能够脱离本书的局限,为语言材料增添情境性,让中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接触鲜活的语言。

2023年,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等机构主办的“故事里的中国”系列文化丛书的开篇之作《陕西: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新书发布。作为该系列丛书的英文编审,斯明诚表示,书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能够真正带领海外中文学习者及中国文化爱好者走进陕西、了解陕西。

想把中国优美精深的文化传递给全世界,他一直在积极努力。

版权所有: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中文联盟

技术支持: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