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故事

我们在非洲教中文

信息来源: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经过一夜的长途飞行,我们抵达了期待已久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刚出机场,东非高原上凉爽的微风瞬间吹去了身上的燥热,路边灿烂的鲜花在晨曦中迎风招展,鲜花之城似乎在以此方式欢迎着我们志愿者的到来。

初来乍到第一件事便是去电信局办电话卡和网卡以便和家人联系。到了市中心的电信局我们刚下车踏上人行道,埃塞人的热情便迅速把我们包围,迎面走来的埃塞人似乎都会说“你好”,有的给予我们友好的微笑,有的热情地向我们挥手致意,在电信局里甚至还有一位小朋友挣脱妈妈的怀抱跑过来摸我们,嘴里还兴奋地大喊:“China!”此时此景,埃塞人民的友谊热情令我们感动不已,司机说:“瞧!这就是我们埃塞人,我们喜欢你们,我们喜欢中国!”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环境,亚的斯亚贝巴地处海拔两千五百米的东非高原上,虽然离赤道只有九度但却四季如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炎热酷暑。舒适的自然环境使得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四季鲜花盛开,美丽的鲜花将这座城市装点得别有风情,不愧于“鲜花之城”这个称号。

九月的埃塞新年过后,新学期便开始了。我有幸前往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中文。开课之前我便听说,亚大一千多学生排队报名只有三百多名额的中文课,学生的热情让我小有压力,我化压力为动力,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面对零基础的学生,刚开始我用英语为中介语教授中文,学生用英语来学习,但英语对当地学生来说毕竟还是外语,有时候学起来有些吃力,于是我尝试用埃塞当地语言——阿姆哈拉语来解释中文词汇。每当我用阿姆哈拉语来解释出中文意思时,学生眼中流露出的惊喜之光,脸上的激动之情令我备有成就感,这让我明白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学会当地的语言不仅会让沟通交流更为顺畅,同时也是对对方文化的尊重。

01.jpg

上学期的亚大中文课结束后,下学期我去亚的斯喜来登酒店开始酒店中文课程。这次培训对象是喜来登的员工,针对他们的职业特点,我在课程中穿插中国饮食文化的讲解,告诉他们中国人爱吃什么,吃饭有什么讲究,幸运数字是什么,如何用筷子等等,他们每次听完后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或许工作了,这些学员有特别多的问题。一次我教完拼音,课下一位学员拿着一瓶青岛啤酒跑过来,我开始以为他请我喝来自中国的啤酒,激动不已,哪知他指着青岛啤酒的英文名字(Tsingtao)说:“老师,这是中国啤酒吧?可是Ts这个声母你没教啊!”于是我给他讲起拼音的历史。虽然没喝成啤酒心里有点小失落,但是学员对于汉语知识执着的渴求还是令我欢喜不已。

02.jpg

又是一年雨季时,我踏上回国的班机。飞机起飞,埃塞的景物逐渐模糊,但是这一年这片热土留在我脑海里的人与物永远不会模糊,望着窗外广袤的埃塞高原,我从心底祝愿埃塞俄比亚好好发展,埃塞朋友们都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中埃友谊地久天长!

作者:杨晓凡

版权所有: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中文联盟

技术支持: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