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毛里求斯本土中文教师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信息来源: 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杜喜云(Sharon Too Yok)是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2019届中文国际教育硕士校友,目前任教于毛里求斯大学,担任本土中文教师。她虽身为第三代客家华裔,九年前的她却一句中文都不会说。如今的她,从常州到上海,再到毛里求斯,杜喜云一步一步实现了她的本土中文教师之梦。
缘来在中国
杜喜云与中文的缘起要追溯到2011年。一次机缘巧合,让她有机会赴中国江苏常州大学攻读中文授课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下,四年后杜喜云顺利毕业。在短短的五年里,杜喜云不仅学会了中文,还与留学生一起参加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杜喜云在常州大学
2016年,本科毕业,杜喜云对未来感到一片迷茫。杜喜云想着:“我的爷爷就是一名中国人,当时远渡重洋来到毛里求斯当中文老师,而我父母的青春也奉献给教师这个职业,那我为什么不能在毛里求斯当一名中文老师呢?”因为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早已生根发芽。她相信以她的语言天赋,耐心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一定能够胜任中文教学工作。
杜喜云作为留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发言
跨越大海——相聚上海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和教学能力,2017年,杜喜云申请了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赴华攻读中文国际教育硕士。杜喜云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和其他留学生共同生活学习。这给她提供了加强中文功底,提升中文教学技能和现代中文应用等各方面能力的学习机会。
杜喜云特别感谢她在国际中文文化学院的每一位老师,她说:“每一位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严谨治学之风,会影响我的一生:饮其流时思其源,成吾学时念吾师。”
杜喜云参加江苏常州电视台《双城记》纪录片
源远中文路
2019年硕士毕业回国,杜喜云回到毛里求斯,开始实现自己的本土中文教师之梦。她的学生们都是零基础水平的学生,学生的主要成员是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社会各行业的中文及中国文化爱好者。无论是哪个阶层的学生都非常喜欢上中文课,尤其喜欢中文课堂游戏。
学生们在上课
在中文课上适当运用一些游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中文的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甚至加强学生的语言技能。看到学生中文水平一点一点地进步,对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喜爱,杜喜云内心有无限感慨:“现在的我相信做一名中文老师就是我的初心!”
学生们练习使用筷子
未来之路
未来,杜喜云希望能够像主持人一样说出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像翻译官一样灵敏确切解释中国和毛里求斯之间的文化差异,像演讲家一样出口成章,像医生诊断一样发现学生的病句和语言偏误,像讲解员一样把中国的故事娓娓道来。她认为这样才能说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本土中文教师。她希望毛里求斯的年轻人更加了解今天的中国和不断奋斗的中国人,希望更多人爱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就是杜喜云的故事:“虽然我的中文教学之路才刚起步,但我相信未来会更精彩。”
(作者:杜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