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中文,因材施教——走进斯洛伐克本土教师的中文课堂
信息来源: 考门斯基大学孔子学院
2022年10月,怀揣着对中文的热爱,伊文娜成为斯洛伐克考门斯基大学的一名本土中文教师。
在中国生活及学习期间,伊文娜逐渐喜欢上中文这门语言,也被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吸引。归国后,她选择成为一名本土中文教师,向当地学生教授中文知识、介绍中国文化。“我在复旦大学攻读国际关系专业,这让我明白了交流的重要性,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学好中文,了解中文、爱上中文,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伊文娜表示。
伊文娜在考门斯基大学三个教学点担任中文教学工作,教学对象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共三个阶段,面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伊文娜能够游刃有余地因材施教,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在Základná skola Ruzová dolinia小学,伊文娜使用教材为中斯双语版本的《跟我学汉语》,教学对象为20名左右6至8岁零起点的学生。面对小学生正处于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独特条件,伊文娜根据此阶段学生大脑可塑性强、求知欲旺盛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充分利用中文学习资源来创造语言环境,并通过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我最近在攻读心理学,我想通过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特征,从而制定更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伊文娜说道。
课前互动
而面对低龄学生中文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风格迥异的具体情况,伊文娜会在有限的课堂里安排不同的教学活动,以此提高课堂参与率。“有些学生爱写汉字,有些学生爱回答问题,我会给每个学生机会,他们会很高兴。”
学生踊跃上台写汉字
伊文娜说:“今年是中国农历癸卯兔年,家喻户晓的中文童谣《小白兔》和《新年好》是很好的课堂资源。吟唱童谣这一课堂活动学生参与率极高,且中文发音标准,展现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伊文娜表示,她正在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唱童谣
在另一所国际学校United School Tilgnerova的中文课上,伊文娜教学对象为10至14岁的初中生。由于当地的初中生课业繁忙,学生需根据自己的课业安排和学习需求来上课,因而内在学习动机较强,大多是出于对中文的兴趣和热爱。面对初中阶段的学生,伊文娜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成段表达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用中文进行交际的意识。通过翻译、造句等机械性的操练以及角色扮演的交际性练习,伊文娜鼓励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并乐于开口说中文,并对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及时的反馈。
师生互动练习
“他们对待作业很认真,特别喜欢写汉字,尽管难,但他们还是写得很好。”伊文娜表示道。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了各自的家庭作业,从拼音到汉字再到释义,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对中文由衷的热情。“汉字是学习中文的基石,他们对汉字很感兴趣,这是非常好的。”接下来,伊文娜准备印制汉字字帖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练习。
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文法学校(Albert Einstein Grammar School),面对14至16岁的高中生,伊文娜的教学输入会根据学生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增长而调整。伊文娜会适当增加文化教学,汉字教学部分也增加了笔画笔顺的讲解,并带领学生认识汉字字形,比如通过利用字义来区分形近字等。在讲授汉字“那”时,伊文娜运用联想教学引入“哪”“娜”,“娜”为伊文娜的名字中最后一个字,学生们会迅速辨认出,加深记忆,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在高年级的中文课堂中,伊文娜会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对话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造性交际的能力。“虽然一周只有两节课,但这些高中生很认真很投入,每节课都在进步。”伊文娜表示道。
汉字讲解中
对国际中文教育来说,本土中文教师有着天然优势。母语优势使伊文娜更容易知悉学生在学习中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难点,同时基于对本地风土人情的了解以及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伊文娜在各个中文课堂中落实因材施教,注重寓教于乐,不断更新教学策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伊文娜表示,她希望自身能够在中文学习上更上一层楼,不断夯实教学本领,增强专业知识,为中文教育事业在斯洛伐克的蓬勃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石超凡)